金融服务
加快普惠金融提质扩面
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方面,北京围绕做好五篇大文章,开展了系列探索。
北京强化科技金融赋能高效发展。推动中关村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获批,设立中关村科创金融服务中心,在全国首创试点认股权贷款、重点人才贷款、并购贷款3项支持科创企业的金融服务业务。创设“京创融”“京创通”等专项再贷款再贴现工具,单列额度支持科技创新、高端制造领域。
北京积极提升绿色金融服务整体质效。锚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持续推动金融支持绿色低碳环保产业发展。完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出台《“两区”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开放发展行动方案》等政策措施,编制发布城市ESG投资发展指数,北京绿色信贷、绿色债券规模保持全国领先。
北京加快普惠金融提质扩面。持续深化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搭建融资对接机制,推动企业融资扩面、降本、增效,设立北京市贷款服务中心。常态化开展“畅融工程”银企对接活动,聚焦科创、文化、民营、小微及外向型企业,已累计举办360余场融资对接活动。启动小微金融服务顾问制度,为小微企业提供金融问诊、投融规划等公益性金融咨询服务。
北京重视丰富养老金融产品供给。积极推动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发展,探索“为老”服务新格局。积极探索超大城市养老金融服务体系,鼓励银行保险机构在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养老服务驿站增设ATM设施,提供政策宣传、反诈教育等服务,推行适老化改造,促进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稳妥推进个人养老金业务试点,开立个人养老金账户超过500余万户,位于全国试点城市前列。
北京积极推动数字金融创新引领。北京在全国首批开展数字人民币试点。搭建数字金融交流平台,举办数字金融论坛。推动国家金融科技风险监控中心在京落地,高水平建设国家级金科新区,已引入头部或重点金融科技企业和专业服务机构200余家。多措并举提升外籍来华人员支付服务便利化水平,在首都、大兴两大机场打造境外来宾支付服务示范区,有力推进了重点商圈、景区等重点领域和场景的POS机外卡受理能力改造升级、ATM机布设等工作,在短时间内有效提升了境外来华人员在京支付服务水平。
市场改革
强化企业上市服务机制
在资本市场改革方面,北京近年来成绩斐然。常态化举办“钻石工程”上市培训系列活动,强化企业上市服务机制,全市境内外上市公司全国城市排名第一。推动北交所高质量扩容,北交所上市公司突破250家,推动发布北交所“深改19条”,支持首次在交易所市场发行国债,推出“北证50”指数、融资融券、混合交易、“北+H”京港两地上市安排等,公司债券市场开市,市场流动性显著提升。新三板和区域性股权市场改革发展,率先落地全国首个认股权综合服务试点,获批开展制度和业务创新试点。去年,直接融资超万亿元、居全国首位,占社会融资规模比例全国最高;基础设施REITs发行上市数量、募集资金规模均居全国首位。
对外开放
200家中外资金融机构在京落地
近年来,北京在金融领域对外开放方面硕果累累。“两区”建设以来,北京推动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份额转让、知识产权保险、认股权综合服务试点、金融纠纷多元化解机制、证券期货基金境外金融职业资格认可机制等首创性政策在全国复制推广,首次提出我国金融机构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性倡议——《气候友好银行北京倡议》。累计服务约200家中外资金融机构在京落地,比如,全国首家外资独资新设券商渣打证券,北京首家、全国第二家外商独资期货公司摩根士丹利期货,国内最大证券公司新设资产管理公司中信证券资管,北京首家外资公募基金宏利基金,首家外商独资保险资管公司安联资管等在京成立。
文章来源:北青网 (转载,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