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开放!高水平开放!”这是2024金融街论坛年会向海内外发出的强劲信号!
被誉为“中国改革发展风向标”的2024金融街论坛年会日前在北京开幕,500多位境内外重量级嘉宾与会。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尹力出席论坛年会开幕式并致辞。致辞中的一段话给与会者的印象深刻:“要着力打造充满活力的金融发展生态,扩大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健全投资者保护机制,探索跨境投融资便利化,加强国际金融交往与合作。”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了全面部署,明确了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一系列任务,其中明确提出“支持符合条件的外资机构参与金融业务试点”,为促进金融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
对外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也是推动金融业改革发展的重要力量。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对外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未来,中国始终是全球投资的热土,北京始终是国际金融投资的重要目的地。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在2024金融街论坛年会开幕式演讲中表示,我们将以更高标准、更大力度、更实举措,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持续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
北京作为首都,区位优势显著,资源禀赋优越,在金融对外开放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发展条件、产业基础和良好的营商环境。 北京聚集了众多的国家金融基础设施平台和金融机构总部,国家金融管理职能集中,金融资产规模大,是国内外知名的金融中心。近年来,还有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亚洲金融合作协会等一批国际金融合作组织在京设立。 目前,北京金融机构资产总量超过220万亿元,约占全国一半。金融业法人机构和从业人员数量、金融业总资产、保险深度、保险密度、上市公司数量等均居全国首位。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金融作为“五篇大文章”之首,是金融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北京市海淀区作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区,教育、科技、人才资源高度密集,是中国科技创新的策源地,正在深化金融领域开放创新,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金融科技创新中心。数以万亿级的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一直活跃在这片创新沃土上。
基础研究耗时长、风险高、难度大,海淀区联合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委成立的海淀原始创新联合基金,探索“市—区—企业”出资模式,由企业“出题”、高校院所优势科研力量“做答案”,2024年该联合基金年度总规模首次破亿元,精准引导基础科学研究解决实际产业难题。
北京推动中关村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设立中关村科创金融服务中心,在全国首创试点认股权贷款、重点人才贷款、并购贷款三项支持科创企业的金融服务业务,创设“京创融”“京创通”“京制通”等专项再贷款再贴现工具,单列资金额度支持科技创新、高端制造。银行对更多科创企业做到了“敢贷、愿贷、能贷、会贷”。
今年6月,海淀区出台促进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细则,从一次性奖励、租房补贴等方面,对符合条件的金融科技企业给予资金支持。
海淀区正在打造全球AI创新策源地和产业高地,建立科技企业与金融机构的常态化对接机制,支持数字金融创新;正在推动更多金融“活水”流向科技创新企业,打造世界级原始创新策源地、全球领先的产业发展高地、全球创新网络关键枢纽、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创新生态、国际一流的高品质典范城区;到2035年实现影响力、竞争力、引领力全球领先,成为国际一流的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成为世界领先科技园区的标杆。
金融街附近的原动物园批发市场,曾经是中国北方地区最著名、最具影响力的服装批发集散地,如今已经华丽转型为“金科新区”核心区,成为国内第一个以金融科技为主要产业的示范区、第一个探索金融科技创新试点机制的园区,更是截至目前唯一一个被国务院确定的国家级金融科技示范区。
更重要的是,首都金融业布局合理,金融发展空间和潜力很大。
首都金融业基本沿长安街及其延长线布局。金融街是金融重镇,是中央金融管理机构和金融机构总部的聚集地。丽泽金融商务区作为疏解金融街金融机构的承接地,以金融业为主、科技和高端商务为支撑的产业生态逐渐形成。截至目前,银河证券等近500家金融机构在这里落户。笔者日前行走在丽泽金融商务区,看到现代化的高楼大厦鳞次栉比。这些建筑不仅是北京的城市地标,更是金融领域创新的孵化器。
地处长安街延长线最东端的城市副中心运河商务区,五河交汇,蓝绿交织,风景优美,地标性建筑林立,现代化办公设施完善。
交通便利,国际金融中心无一例外。就在明年,这里的交通将更加便利。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项目建成后,可实现15分钟直达首都机场,35分钟直达大兴机场,1小时到达雄安新区和天津滨海新区。
运河商务区作为“三区”(自由贸易试验区、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政策覆盖的区域,总部经济、绿色金融、财富管理、金融科技等优质企业呈现加速聚集态势。
“金巢”已筑,亟待引来更多“金凤”。尹力在致辞中表示,要“完善金融街、丽泽金融商务区、城市副中心绿色金融示范区功能,增强金融发展要素支撑”。
好的营商环境,也是国际金融投资考虑的重要因素。副中心量身定制“金七条”“通八条”等多项惠企政策,助推入驻企业发展壮大跑出“加速度”。正如全国首家外商独资货币经纪公司上田八木货币经纪(中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裁黄洪所说,公司从开业到实现年度盈利,创造了行业内最快速度,“北京对外资机构服务非常到位,我们对在城市副中心拓展业务充满信心”。
李云泽在论坛上透露了一个好消息:不少外资机构表达了落户北京的意愿。就在10月17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已正式批复法国巴黎保险集团联合德国大众汽车金服海外公司,在北京设立财险公司;批复美国保德信保险公司在北京设立保险资管公司。
展望未来,首都金融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可谓天时地利人和,我们要把握开放新机遇,推动首都金融高水平开放,行稳致远。
文章来源:千龙网 (转载,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