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您的位置:首页>资讯中心
2024年北京金融 “成绩单”出炉 新增人民币贷款6706.7亿元

发布日期:2025-02-14 来源:

1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北京市分局举行2025年第一季度新闻发布会。人行北京市分行调查统计处处长周丹在会上表示,2024年北京地区新增人民币贷款6706.7亿元,主要投向制造业、服务业等重点领域。
从投向上看,主要有以下特点:从贷款主体看,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中获得的稳定资金持续增加。12月末,企(事)业单位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长8.5%,全年新增4270.5亿元,是企(事)业单位贷款增长的主要力量;短期贷款同比增长9.7%,增速比上年同期高2.5个百分点,全年新增2442.0亿元。个人经营性贷款和除住房外的个人消费贷款分别增加602.9亿元、363.0亿元。
从行业看,新增贷款主要投向制造业、服务业等重点领域。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速保持较高水平。12月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长18.5%,比全部产业中长期贷款增速高10.6个百分点。全年新增1868.3亿元,在全部产业中长期贷款增量中占比超三成。其中,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4.2%。房地产业中长期贷款增长加快。12月末,房地产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长11.1%,比上年末高1.6个百分点,全年累计增加802.9亿元,同比多增179.8亿元。不含房地产业的服务业中长期贷款稳定增长。12月末同比增长6.8%,全年新增1689.6亿元,占全部产业中长期贷款增量近三成。
此外,从成本看,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稳步下行。周丹介绍,2024年,人民银行两次下调政策利率,引导社会综合融资成本持续下降,北京地区金融机构新发放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均创有统计以来新低。2024年12月,北京地区金融机构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3.14%,同比、环比分别下降30个、28个基点。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2.65%,同比、环比分别下降29个、6个基点。
展望2025年,金融“五篇大文章”仍是金融领域的重中之重。张丹指出,人行北京市分行将继续加强与市区政府相关部门的对接合作,建立协调工作机制,推动已出台的有关指导意见、行动方案,以及总行有关最新工作要求落地、落实。
在科技金融方面,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货币信贷管理处副处长张丹表示,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将聚焦培育发展首都新质生产力,强化信贷政策指导,建立完善科技金融服务效果监测评估机制;联动相关部门在风险分担补偿、政务数据共享、融资服务对接、行业知识培训等方面,为金融机构提供更多支持。发挥中关村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的“试验田”作用,争取科技金融等方面创新政策、创新产品先行先试机会;加快推进中关村分行科创金融改革中心建设,打造中关村科技金融品牌。
在绿色金融方面,张丹介绍,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将进一步发挥好碳减排支持工具、“京绿融”“京绿通”等专项货币政策工具的引导撬动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绿色企业、绿色项目和绿色建筑的支持力度。继续深化与生态环境部门、水利部门和相关区政府部门的沟通合作,强化政银企对接与信息共享,落实好金融支持美丽中国建设。
“普惠金融方面,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将联合相关部门进一步完善创业担保贷款、首贷补贴、银担分险、风险补偿等政策,强化市区联动,持续优化辖内普惠金融发展环境。”张丹介绍,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将进一步发挥好北京市银企对接系统等作用,扎实、持续推进线上、线下银企对接工作,指导银行做好对接和政策惠企服务。
在养老金融方面,张丹表示,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将建立健全养老金融监测评估机制,引导辖内银行机构持续加大对养老服务产业、“银发经济”的支持力度。持续推动金融服务设施适老化改造,带动全市商业银行搭建老年人支付业务办理绿色通道,持续优化老年人支付服务。
此外,在数字金融方面,张丹指出,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将加快推进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指导金融机构制定转型规划,建立工作落地机制,完善数据治理制度,进一步优化“中关村•科创金融产品超市”和“国家文化与金融合作示范区•文化金融产品超市”功能,支持金融机构在数字化转型的基础上提升金融服务质效和金融服务温度,支持首都四个中心建设,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
 
 
(文章来源:新华社客户端,侵删)
在线咨询
新建咨询
请输入您需要咨询的内容,并留下您的联系方式,我们的工作人员将通过您预留的信息为您处理问题,并联系到您以通知处理结果
*姓名
*手机号码
身份证号码
*咨询内容
最多上传三个文件
单文件不能大于2M
提交成功!

我们的工作人员将在处理完成后尽快通过您预留的电话信息联系您

感谢您的耐心等待

关闭